福泉市统计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16-03-15 10:15 字体:[]

福泉市人民政府:

  2015年,市统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州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转型、提速、升位,推动跨越、构建和谐、率先小康”总体目标任务,坚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着力推进统计体制改革,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抓好统计监测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现将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2015年工作总结

  (一)顺应形势,优化调整职能职责 

  根据年初全市机改工作的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对内设机构和相应的职能职责进行了及时调整。在机构方面,撤消了福泉市统计执法大队,设立了福泉市经济发展和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同时,在职能职责方面进行了有效定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康进程、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监测方面的有关职责等。通过调整后,局机关功能更加明显,运转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化。

  (二)科学谋划,厘清全年工作思路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当前统计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12345”工作思路,即:坚持一条主线:建设面向统计用户、统计基层和调查对象的服务型统计;围绕二个目标:建成全市最全面的数据信息库、市委市政府最有效的参谋部;着力三个提高:提高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落实四大任务:开展统计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施统计监督;抓好五项改革:重点落实GDP核算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投资统计改革;奋力推进贸经统计改革;全力深化服务业统计改革;配合抓好能耗总量核算改革。

  (三)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目标任务

  1.合理分工,稳步推进统计常规工作。年初,对局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对干部职工岗位进行了合理安排。扎实做好GDP、工业、投资、农业、能源、服务业、劳动工资等各项常规统计专业,2014年年报及2015年月(季)度定报任务,做到了不迟报、不漏报。同时,认真做好基本单位清查、人才统计、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贫困乡镇住户调查及文化产业调查等其他调查工作。

  2.强化措施,确保指标任务实现。一是加强调度。坚持每季一次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实行主要统计指标分工负责制,主要指标一月一调度,所有指标一季一分析,及时跟踪监测和预警分析,积极发挥统计参谋作用。二是深入调研。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对固定资产开工项目、工业企业开工达产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确保统计工作做到不重不漏。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与发改、工信、财税、住建、农工等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不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收集整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不断强化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力度,及时跟进各项经济指标的评估过程,通过纵、横比较和预判,找准我市各项指标在区域经济圈内的发展现状及位次。形成“对下查清底数、对上搞好对接、部门资源共享”的统计工作新格局,保证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3.制度先行,数据质量得到提高。制定了《福泉市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案》、《福泉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料规范要求》、《福泉市工业企业增加值数据质量评估方案》等工作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台账》及《工业统计台账》,并对3000万以上项目建立工程进度照片台账,及时报送州统计局作为评估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数据质量依据。

  (四)加强宣传,认真做好小康建设监测工作

  切实做好2015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统计监测,制定了《2015年率先圆梦小康行动推进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上门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小康知识宣传培训。截止目前,开展小康宣传18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坚持“依法统计、分级负责,部门把关、统计综合”和“谁出数,谁负责”的原则,紧扣“三项核心指标”,突出重点,规范推进。建立了“三项核心指标”统计监测台账,并已将小康资料规范收集归档。

  (五)统筹兼顾,巩固提高“四大工程”建设

  1.认真开展核查,完善名录库建设。建立了《福泉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工作方案》和《福泉市“四上企业”申报工作方案》。利用三经普成果更新了名录库,开展了2014年名录库年报工作。每月跟踪责任统计单位,定期掌握每个企业、项目进度情况,对符合入库条件的及时申报入库。1-11月,全市新增法人单位169家,变更47家;“四上企业”入库申报成功21户,其中:2000万以上工业10户,重点服务业4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4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户,房地产开发企业2户。 

  2.做好网上直报工作,加强培训指导。围绕“三个提高”,着力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按照国家“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继续完善“企业一套表”工作。对新入规企业统计员由局专业人员上门培训,确保企业统计人员熟悉网上直报操作流程,保证网上直报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升基层单位统计报表网上直报信息数据质量,全面完成了工业、能源、投资、房地产、建筑业、服务业、劳动工资网上直报工作,培训率达100%。

  (六)学习领会,认真抓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一是推进GDP核算制度改革。密切与交通、财政、金融、税务、邮政、电信等涉及GDP核算指标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对相关指标与GDP匹配性和协调性的评估审核力度,提高GDP核算数据质量。二是全面开展投资统计改革。1月12日,组织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及有亿元在建项目的单位共100余人进行了试点制度培训,详细讲解试点的制度及相关数据的填报方法,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全年共有147个企业参与投资试填、试报。三是贸经统计改革、服务业统计改革和能耗总量核算改革均根据国家统计局要求完成相关报表的报送。

  (七)精心组织,顺利推进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一是成立了福泉市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协调小组。二是制定了《福泉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协调小组职责分工及工作方式》、《福泉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三是对PDA进行了统一检查管理。四是完成了1%人口抽样框基本情况表数据采集录入工作。五是组织召开了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员培训会。六是完成了入户登记工作。

  (八)强化教学,统计法制工作顺利推进

  1.深化统计法制宣传。认真开展《统计法》学习宣传,发放《统计法》宣传单1000余份,《统计法律法规手册》500余册;借助局里举办的各专业培训会,对全市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律知识的宣传。

  2.加强统计教学。全年组织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23人,统计职称考试9人,参加统计继续教育90人。

  (九)强化服务,统计参谋助手作用有效发挥

  1.及时提供统计资料。及时收集统计数据,编印月度统计资料,对《福泉经济摘要》进行了部分改版,使公布的统计数据更加全面、翔实,更加贴近使用者的需求。对公布时间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每季度公布一次改为每月公布一次,及时分发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目前,共编印《福泉经济摘要》9期,编印了《2014年福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领导干部手册》和《2014年福泉统计年鉴》。

  2.扎实开展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注重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主要经济指标以及“一区八园”重点产业情况等问题的分析研究,围绕领导关注的焦点、经济发展的难点,研判发展形势、分析变化特点、找准问题原因,做好经济运行分析,撰写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材料。1-11月,共同撰写经济运行分析材料10篇。

  3.加大统计信息服务。完善统计信息报送制度,政务信息由办公室审核把关,分管领导阅批;统计业务信息由综合科负责审核把关,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批,信息由办公室、综合科向“两办”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报送。目前,已报送政务信息40篇、统计业务信息41篇。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及统计咨询1700余人次。

  (十)强化管理,狠抓统计队伍建设

  1.办活“统计讲堂”。深化局机关“讲述评”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讲堂”,由干部职工围绕传授业务知识、讲解法律(廉政)知识、分享工作经验等自选主讲内容,丰富讲堂学习内容,切实提高干部自身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说讲能力。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邀请市财政、法院等部门相关专家走进了“统计讲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今年以来,共开展“统计讲堂”10次。

  2.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为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统计队伍,抽调了3名统计员到市委办跟班学习,派出了4名同志分别到省统计局核算处、贸经处、工交处和设管处跟班学习。同时,局机关不定期分专业对统计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5月14日,邀请了州统计局业务专家对各乡镇(街道)行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统计员、增比进位指标涉及部门的负责同志及统计员进行了一次专题培训。8月20日-24日组织了4名同志到州统计局参加业务培训,逐步提高我市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局机关绩效管理工作。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福泉市统计局2015年绩效目标考核办法》,将各项工作目标明确到科室,细化到个人,充分调动了局机关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一)创新形式,活跃统计文化氛围

  1.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主题活动。通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三分之一”工作法:三分之一时间在一线调研。安排干部到企业项目点、调查点、记账户上实地核查真实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各项目生产情况及在统计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各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进度;三分之一时间整理报表。对基层报表进行科学研判,看与调研情况是否相符,看是否能真实体现经济发展现状,对比各项指标升降有无异常,看是否能真实体现各基层单位经济变化,切实把好审核关。同时,进行科学汇总,及时完成业务报表上报工作,做到表种不缺、指标不漏、时间不迟、数据不错;三分之一时间分析数据。把调研报告、统计信息采用情况纳入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在最新的数据资料出来之后,运用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及时提供给市委市政府作参考依据,不断提升了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

  2.开展帮扶慰问活动。春节前夕,局机关对6名退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3600元。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和“驻村”活动,春耕期间,为驻村联系点瓮赏村困难群众送去复合肥和玉米种子各120包;慰问石坝小学1000元;兑现社区群众微心愿5个;补助瓮赏村工作经费3000元、泉山社区、牛场东南街社工作经费各1000元;“八一”慰问武警官兵1000元。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让全体干部从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1.“四上企业”入库入统力度不够。及时将达到规模的企业申报入库是确保我市经济增长的关键,从目前“四上企业”入库入统情况来看,部分企业不能按相关要求提供入库申报资料,需在入库资料的完善上下功夫,及时将达到规模的企业申报入库。

  2.对基层统计员业务培训力度不够、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等尚需进一步加强。继续抓好各园区统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完善业务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基层业务指导,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各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2016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做好统计年定报及各种调查工作

  1.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一中心,认真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保质保量完成2015年各专业统计年报任务,力求客观、准确、及时、全面反映全市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同时,认真做好2016年各专业定期统计报表工作,及时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度情况,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2.认真做好专项调查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贫困乡镇住户调查、社情民意等专项调查,做到调查资料齐全,内容真实可靠。

  3.抓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启动工作。按照全国和省、州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二)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1.做好统计监测评价工作。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尤其是主要经济指标任务,加强与各园区(乡镇)、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加大与州统计局的对接力度,重点抓好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增比进位指标、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跟踪统计监测,确保 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任务全面完成。

  2.做好统计信息发布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及时准确发布统计资料。加大重要指标数据解读力度,推进信息公开,增进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继续做好《统计公报》、《福泉统计年鉴》、《福泉经济摘要》等统计资料的编印和发行工作,努力提高统计资料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继续抓好五项统计改革

  在总结今年五项统计改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GDP核算制度改革、投资统计改革、贸经统计改革、服务业统计改革和能耗总量核算改革的深入推进。

  (四)切实推进各项统计建设

  1.继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为突破口,狠抓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统计队伍素质。

  2.继续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加强与工商、税务、质监等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及时跟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第一时间把新增单位报送审批材料整理、录入、审批上报,确保新增调查单位及时“入库”。二是加强对企业上报数据的审核、验收,强化数据质量控制管理,确保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数据质量。三是加强监测力度,加强业务指导。抓好企业联网直报运行情况实时监测,有效把握在线报送情况,及时监测企业上报率、直报率。

  3.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继续开展好统计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数据质量情况督查,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限期落实整改,确保数据质量。

  4.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根据省统计局关于统一建设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的要求,抓好视频会议室的建设,为统计服务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

  5.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开展系列党建活动。继续巩固“五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修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功能,对统计工作全过程实施监督,以抓工作落实锤炼务实高效的机关作风。

  福泉市统计局

  201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