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教育 > 义务教育
【书记校长谈德育】福泉市凤山中心学校赵洪林:德育工作无浅处 笃行致远润无痕
来源:凤山中心学校(赵洪林) 作者:福泉市教育局
字号: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德育工作置于重要地位。福泉教育特开设【书记校长谈德育】专栏,旨在凝聚思想共识、彰显教育使命、探索德育创新路径。

本专栏将定期邀请福泉市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及德育工作骨干撰文,以“政策高度、实践温度、学术深度”为特色,系统呈现党组织书记、校长及德育工作骨干对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探索,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会公众提供参考,构建德育智慧共享生态,为实现福泉教育“三年大提质、五年大进步”打下坚实基础,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德育工作无浅处  笃行致远润无痕

福泉市凤山中心学校校长   赵洪林


福泉市凤山中心小学是一所制寄宿制小学,地处福泉市凤山镇,坐落于千古神韵“竹王城”,距市区20公里,占地面积2723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757人。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 以行达已”的工作主线,从“铸魂、润心、砺行、护航、固本”五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径,着力打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铸魂”核心引领,筑牢思想之“根”

(一)红色教育驱动,激发爱国情怀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基因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学校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参观福泉籍第一个共产党员——金承铭故居、解放平原第一次会议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参观这些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武器、泛黄的书信,进一步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接受心灵洗礼,从而在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使爱国情怀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二)思政课堂深耕,明晰价值坐标

学校教师将红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红色元素,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

同时组织开展红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红色历史,讲述红色故事,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三)榜样力量引领,激扬成长动力

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等舆论宣传阵地,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表扬学校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每学期举行一次表彰会,在学校形成“遵章守纪光荣,违规乱纪可耻”的环境氛围。

“润心”环境涵育,滋养品行之“脉”

(一)校本教材浸润,陶冶高尚情操

学校以“积淀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特色教育内容,以“传承地方文化”为重要载体,研发《美丽可爱的凤山》《八德立身促成长》等校本教材,使学生从小受到地方文化艺术的熏陶,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让本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二)班级文化创生,凝聚集体精神

每个班级在一个新的学年开始后主动构建班级文化,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并了解班级特有的基本规则、文化、标识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彼此,以发挥其潜力,让学生能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班级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友好氛围。

(三)特殊关爱涵育,烙印成长记忆

为诠释爱与奉献,助力脱贫攻坚,凤山学区学支部对特殊学生进行建档立卡,并在特殊时段给予关心关爱,满足了孩子们小小的心愿,弥补部分孩子亲情缺失。教师用心用情去关爱贫困学子,践行教师誓言,让孩子们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共享快乐美好童年时光。

“砺行”知行合一,锤炼行动之“能”

(一)劳动教育深耕,锻造坚韧品质

学校因地制宜,利用校内的空地,采取劳动课程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在学校开辟“红领巾种植基地”,由专业老师负责,高年级每个中队各有一块种植基地,根据分配开展种植。种植基地将劳动实践活动融入教学中,于劳动中进行思政教育,培养了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在实践中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二)志愿服务拓展,厚植责任担当

学校少大队组建了各种志愿服务队伍,在活动的开展中把志愿者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群众的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既注重服务质量和效果,又培养学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做出贡献。

(三)主题活动深化,锤炼综合素养

每期学校政教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统一计划、统一布署、统一步调,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养学生传承文化、家国情怀,提升道德素养,强化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护航”家校联动,织密守护之“网”

(一)家校沟通深化,筑育人同心圆

学校成立了各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学生。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问题,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开设“家风建设”“亲子沟通”讲座,引导家庭成为德育“第二课堂”。

(二)心理关爱护航,守护心灵绿洲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从成人、职业群体向青少年学生群体延伸,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不足,学校建立以辅导员、班主任和兼职教师为骨干的队伍体系,从干预和诊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向‘防未病’转变,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健全责任体系,织密安全网络

构建家校联动责任体系是提升德育工作实效的关键路径,学校制定《家校联动德育工作制度》通过明确家校双方职责、优化协同机制,能形成德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固本” 规范保障,夯实育人之“基”

(一)制度体系精进,导航有章可循

学校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主要的德育制度有:《凤山中心小学班级考评办法》《凤山中心小学班主任考核办法》《凤山中心小学学生考勤制度》《凤山中心小学学生行为规范考核办法》《凤山中心小学家校联系制度》《凤山中心小学学生公约》《凤山中心小学班级目标管理责任书》《凤山中心小学学生自律责任书》《凤山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等,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章可循,为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队伍建设赋能,提升专业素养

聚焦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镇党委政府统筹下,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成立学校“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领导小组。小组有学校党总支、行政成员和部分社区(村)企业领导、部分五老人员、家长代表组成,构建育人新格局。

(三)评价激励优化,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能让德育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培养孩子学会对长辈孝敬、对他人尊重、对自己严格、对社会负责。全校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步调,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习惯需要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学校开展每日一评比,每周一讲评,每月一汇总,每学期一考核,引导师生注重平时、注重坚持、注重小事、注重细节、注重积累、注重评价、注重激励。

德育不是“说教”,而是“看见”与“陪伴” 看见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陪伴孩子在试错中成长,允许偶尔的失误,引导反思“怎么做更好”,让品德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自然生长。

END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