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法治政府建设 > 工作动态
协力化心结 守护邻里情
来源:福泉市司法局 作者:福泉市人民政府
字号:

【摘 要】贵州省福泉市金山街道办事处村民周家与杨家时常因供排水问题发生纠纷,各家相互不准对方供水、排水。经常吵闹、拉扯,并重复报警。今年再次因供排水问题引发矛盾纠纷,周某兄携刀具找杨某母亲理论,矛盾呈进一步升级态势。为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彻底消除双方纠纷,金山街道综治中心、金山派出所、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立即组成调解组,前往事发地实地倾听双方诉求,找准双方争论的焦点后进行调解。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杨某与周某兄终于打开心结、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至此,这起积攒多年的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关键词】法律明白人  供排水问题  纠纷调解

一、情况介绍

福泉市金山街道办事处村民周某兄、周某弟、杨某、蒋某田地相毗邻。原来沟渠由周某弟家田地流经杨某、蒋某家田地,再流到周某兄家田地。2020年政府实施农田供水改造工程,所有村民出地出力,唯杨某家既没有出地,也没有出力,引起村民不满。农田供水工程完成后,周某兄私自扩展农田面积,杨某母亲也私自将流经自家土地的供水沟渠挖开作农田,从而影响周某兄的农田供水。此后,每年农忙时节,周某兄与杨家常因供排水问题发生纠纷,并反复报警。经过村委会多次组织调解,均未解决纠纷。今年再次因供排水问题引发矛盾,周某兄携刀具找杨某母亲理论,矛盾呈进一步升级态势。

为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彻底消除双方纠纷,金山街道综治中心、金山派出所、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立即组成调解组,前往事发地实地倾听双方诉求,找准双方争论的焦点后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律明白人”陈群从法理、情理多方面入手,根据当事人对此纠纷的处理预期进行耐心劝解,并对田土位置反复确认,确保处理结果公平公正。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杨某与周某兄终于打开心结、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

二、主要做法

(一)深入沟通找症结,对症下药解心结。“法律明白人”陈群到事发地后,第一时间与周某兄、杨某单独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诉求,深入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了解到双方矛盾焦点在于双方私自开挖供水沟渠,农田供水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双方种植粮食均因缺水颗粒无收。了解情况后,陈群立即联系村委、金山派出所、金山街道综治中心到现场就用水问题进行协商,对原供水沟渠位置进行确认。确认供水沟渠位置后,陈群主动帮助当事人双方恢复供水沟渠,并自费150元为周某兄购买塑料排水管,以便农田排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杨某、周某兄终于打开心结、互相谅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二)用心用情得信任,明释法理促和解在调解过程中,陈群运用换位思考、情感共鸣等方法,取得双方当事人信任,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缓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营造和谐的调解氛围,为此次纠纷化解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同时,陈群充分利用自身的法律知识素养,向双方当事人普及,水资源不属于任何私人所有,任何人不得将公共的水资源据为己有的法律规定。在本次纠纷中,杨某和周某兄为了自家农田供水,多次截断对方水资源,严重影响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不正确的,双方若长期僵持、互不让步,只会让彼此都遭受重大损失。在陈群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双方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各自退让,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三)公正公平讲原则,以理服人更暖心在调解的过程中,陈群始终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将法理情相融合,与当事人双方讲法理、摆事实、析利弊,向当事人提出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特别是今年秋收以后,村民杨某家这块往年因供排水不畅颗粒无收的农田,今年却喜收3000余斤稻谷。杨某激动地说:“感谢调解组的同志帮助我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三、工作启示

依法调解是化解基层矛盾的基础。依法调解是预防矛盾纠纷的前置条件,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必要手段。在本案的化解过程中,“法律明白人”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介入参与调解,找准法律依据,为后续调解工作打下法律基础,更好地推动了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开展。

及时介入是化解基层矛盾的关键。此案发生后,村“法律明白人”第一时间介入调解,时刻跟踪沟通,始终在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问题,让群众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人管,有地方解决。如果本案没有得到及时化解,群众通过12345热线、上访等渠道寻求解决,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化,在后续化解矛盾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找准焦点是化解基层矛盾的核心。事后看,本案周某兄和杨某的诉求都是用水排水问题,症结所在则是原供水沟渠被开挖导致。岔河村“法律明白人”多次劝导双方换位思考,由己及人,各让一步、以和为贵、息事宁人,对开挖的供水沟渠进行修复,全力保障双方农田的供排水使用,两家人恢复邻里和谐,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案例中涉及人名均为化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