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泉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磷”资源优势,做足“磷”文章,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文化繁荣发展、群众生活富裕、民族团结和谐,2014年1月获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福泉因磷而兴,把“总量大、产业优、科技兴”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硬核支撑,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依托磷矿资源禀赋优势,始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牵引,坚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和新能源材料风口机遇,紧盯建设“福泉一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目标,打造以磷及磷化工为“旗舰”、新能源材料为“主力舰”、节能环保为“护卫舰”的千亿级产业舰队,培育了100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1家,20亿级企业3家,10亿级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小巨人企业4家、创新型企业15家;建成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西南研究院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9个,拥有国内外领先核心技术成果达30余项;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3名,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知名专家教授15名,培育省级“百人领军人才”1名、省级“千人创新创业人才”1名,州管专家10名,市管专家27名。2023年,福泉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6.35亿元,比上年增长9%,总量及增速均为全州第一,增速排全省第一,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全省4.1个百分点、全州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0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81亿元,总量占全州三分之一,高质量综合考核连续三年获全省I类地区“第一等次”,先后荣获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国家级磷化工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做法入选“全国产融合作典型案例”。
福泉以磷为媒,把“口袋鼓、精神富、体魄强”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体现,大力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浓厚氛围。依托工业强劲优势,通过“百企帮百村”、打造和谐矿区等方式,持续反哺民生事业,时刻瞄准切实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3+1”保障,推进乡村振兴。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稳岗就业、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同时,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每年定期举办“清水江杀鱼节”“六二四”二郎歌会、畲族文化节、水族“过端”、布依族“龙王节”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成功举办“福太极”太极拳公开赛、全国山地自行车比赛等大型赛事50多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过去五年,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020人搬出大山,5180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增就业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4万人,全市全口径劳动力就业17.0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就业4.81万人。举办省级以上民族赛事、文体活动30余场次。2023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44192元、16991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4.3%、8.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市)、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连续9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市)”,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县级单位。
福泉与磷为友,把“村庄净、城市靓、自然美”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奋力推进各民族和美家园建设。作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福泉市在产城融合上持续发力,聚焦“以城促产、以产促城”,整体谋划、综合施策、一体推进,以金山生态体育公园、文峰广场、东部城区等重点项目,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增强城市治理实效,全力打造绿色宜居人文城市,实现产、城、景融合发展。同时,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推动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机遇,先后投入13.5亿元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牛场镇水源村被列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黄丝村、双谷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道坪镇谷龙村、陆坪镇新桥营村、仙桥乡仙桥村等12个村获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仙桥乡大花水村、凤山镇金凤村等2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呈现出“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的新局面。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全国村庄整洁行动先进县、“四好农村公路”全国示范县等殊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