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泉市立足磷矿储量大、品质优的资源禀赋,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牵引,充分发挥“政策机遇、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三大优势,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舰队,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一、抢抓政策机遇,构建改革发展“新格局”
抢抓国发〔2022〕2号及民办发〔2022〕61号等政策机遇,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承接中央和贵州省改革事项12项,探索实施县级改革28项,15项改革经验获省、州改革平台推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成为国家试点;乡镇“一窗通办”改革成为首批国办基层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试点改革;黔南高新区入园企业“能进能退”机制成为贵州省“一县一试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外贸实绩企业增至10户,进出口总额完成10亿元,排全州第一,有效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改进招商引资方法,谋划产业成链项目134个,计划总投资1095亿元,厦钨、广东泰塑、昆明合起工贸等9家企业34个项目落户福泉,到位资金41.29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都虹波、河南鸾航等落户福泉,填补了全省钼材料产业的空白。完成减税降费2.79亿元,为企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9亿元、“四化”基金3亿元、融资贷款70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二、立足特色优势,激活工业产业“新动能”
充分发挥“富矿精开”的比较优势、千亿级产业舰队的集群优势、生产要素配套齐全的成本优势,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依托已建成的磷化工全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瓮福、川恒、川东等传统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技改扩能,推动磷化工产业链向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高端化方向发展,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提高磷资源利用价值,发挥裕能、盛屯等新能源电池材料“链主”企业优势,推动磷化、川恒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带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打造“以磷及磷化工为旗舰、新能源材料为主力舰、节能环保为护卫舰”的千亿级产业舰队,重点培育100亿级企业6个、50亿级企业4个、20亿级企业4个、10亿级企业6个,成为全省新能源电池材料出品最大县(市)。
三、坚持科技创新,撬动转型升级“新引擎”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和高值化规模化利用等关键环节,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全面提升行业绿色、智能、高效发展水平。推动中小企业向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规模工业企业12家。依托瓮福集团已有的“磷化工工业互联网赋能与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引入标识应用、数据共享、研发协同等领域的一批工业APP,推广普及磷化工领域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企业内网、设备间数据结构、5G外网等发展瓶颈,推动制造业企业上云,全面推动制造业产品本身、生产活动、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数据化,形成生产制造模式的数据驱动,带动智能制造模式创新,促进企业生产的提质增效降成本。
2024年上半年,福泉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9.57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分别高于全省(5.3%)、全州(5.6)9.9个、9.6个百分点,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