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福泉市仙桥乡的太子参和烤烟进入采收期。为抢抓时节做好采收工作,当地群众纷纷加入到采收队伍中来,既补足采收人力缺口,也实现了增收。
在仙桥乡月塘村旧院组烤烟种植基地,数十名当地村民正在烟地里采收烟叶,看着长势喜人、大片饱满的烟叶,烤烟种植大户黄昌前乐开了花,心里盘算着今年的收成情况。
仙桥乡仙桥村烤烟种植大户黄昌前说:“后期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这100多亩烤烟可能产出30000斤干烟,按现在的均价计算,可能有40余万元的毛收入。”
据了解,仙桥乡今年与贵州中烟集团达成合作,根据烟叶定制品种发展了1000亩“生态烟”,采用有机肥种植,并对成品烟叶定制收购,保障种植户利益,实现烤烟增产增收。种植烤烟已有8年时间的种植大户黄昌前,今年也种了100余亩烤烟。每逢烟叶采收时节,周边群众都会来到他的烟地里务工。
仙桥乡仙桥村烤烟种植大户黄昌前说:“仙桥政府这边也比较重视这个烟叶生产种植,比如土地流转、交通方面的问题都很重视,如果我们遇到这些困难,他们都会想办法帮忙处理。”
月塘村旧院组村民兰文正说:“我们是包工,一炕烤烟12个人,算下来每人每天有150元收入,这个老板还可以,去年来这里发展太子参,我们在这里天天有活干。”
在另一边的太子参种植基地,四百多名务工群众正在地里采挖太子参,挥锄头、刨土、抖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仙桥乡的太子参种植规模大,到了采收时节自然也需要大量的用工,这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务工机会。家住贵定县光明村的兰群英就是第一天到太子参种植基地务工,他说,在这里务工,不仅离家近,还能增加收入。
贵定县光明村村民兰群英说:“我们挖太子参是按计斤的,做多少得多少,挖出来2块钱一斤,做的快的挖太子参一天有200多块钱。”
产业兴,乡村兴,农业增效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近年来,仙桥乡始终坚持以“五小”经济为产业发展主抓手,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小种植”,通过大户带头、小户加入,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务工,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今年以来,通过“小种植”辐射带动农户956户,人均增收预计达到2900元。
下一步,仙桥乡将继续深挖“小种植”潜力,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做足政策服务保障,全面探索以“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手工”“小商贸”为主的“五小”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和途径,打造能够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仙桥乡仙桥村种植大户欧阳水霞说:“来到这里做农业,期间得到了乡镇和各个(部门)单位的帮助和帮扶,目前我们种植辣椒、圣女果等。”
仙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吴锦宽说:“近年来,仙桥乡大力发展‘五小’经济,2024年,我们烤烟种植1000亩,也是近年来首次突破千亩大关,并种植太子参1500亩,辣椒5500亩,带动全乡4.5万余人次就近务工,促进群众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