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泉要闻
【红土地 双拥情】贵州福泉:双拥“十连冠” 古城鱼水情深
来源:福泉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福泉市融媒体中心
字号:

早在1956年,福泉被国务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拥军优属模范县”。1993年1月至今年4月,福泉连续十轮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福泉也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连续十轮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的县级单位。在福泉这片红色热土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一直传承赓续,历久弥新。

在2025年下半年新兵入伍欢送仪式上,67岁的“兵妈妈”李应群特意带来了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鞋垫,赠送给新兵。

“兵妈妈”李应群说:“我听到他们要去当兵,冬季快来了,我从五六月份就开始给他们做鞋垫,希望他们在部队里面脚踏实地、保家卫国,我们在家等他们的喜报。”

李应群把“拥军”当作一辈子的事业,三十年如一日为部队官兵送温暖。在福泉,像李应群这样的“兵妈妈”还有很多,2024年,福泉“兵妈妈”拥军群体被贵州省军区表彰为“黔动先锋”。

在福泉,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情怀质朴且温暖。2022年,仙桥中心小学成功申报为“八一爱民学校”,并由福泉市人民武装部对口援建帮扶,作为红色传承的引领地、国防教育的大课堂、双拥共建的示范点、民族团结的主阵地、崇军报国的孵化器进行打造。“八一爱民学校”成功申报以来,省、州、市军地单位还先后投入资金50余万元,援助学校建成了集国防教育与拓展训练于一体的军事体验场。

仙桥中心小学学生蔡秀苇说:“我最喜欢我们学校的军事攀爬墙,它能锻炼我们的身体,磨炼我们的意志。”

学校结合实际,把双拥工作与国防教育、校园文化、德育活动、技能培训相结合,实现共建共育。

福泉市仙桥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黎敏箭说:“仙桥中心小学自2022年6月申报成为‘八一爱民学校’以来,始终坚持德育、双拥并重。我们的双拥既是做孩子们‘心’的工作,又是给孩子们的童年添上一抹鲜亮的国防绿。”

今年开展的2025年退役军人座谈会暨专场招聘会上,福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社局组织市内重点企业开展了现场招聘,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眼前这名正和同事一起巡查的机电班电工罗光源就是一名退役军人,2021年回到家乡后应聘到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班,经过4年的磨炼,他熟练掌握了电工技能技巧,实现了从“军人”到“电工”的转变。在2024年贵州省第一届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大赛上,罗光源代表川恒公司参加电工技能比赛项目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退役军人罗光源说:“从四年前到现在,慢慢觉得这个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以后,我也将继续发挥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本色,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福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2019年以来,470名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全部实现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仅在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就业的退役军人(军属)就超过200人。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光荣传统,是军政军民团结的“双向奔赴”,是薪火相传的“双拥情怀”。2022年,福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川恒公司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联络站。

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李斌说:“川恒作为全市优秀拥军企业,在保障退役军人就业方面,我们实行的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原则。目前公司内有已126名退役军人在岗。”

如今,站在“十连冠”的新起点,福泉双拥工作仍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福泉市将通过党政带动、军地齐动、社会拉动、军民联动,持续构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红旗永不倒、感情永不淡、步子永不停”的福泉双拥精神,将引领和激励36万福泉人民在“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路上奋勇前进,新时代双拥的脚步更加步履铿锵。

福泉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启刚说:“我们将以‘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根本遵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更高的起点推进福泉的双拥创建工作。以‘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为工作导向,进一步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泉新篇章,汇聚双拥深厚伟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