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福泉各地陆续进入“秋种”模式,通过“大季+小季”轮耕与订单农业相结合,实现土地四季无闲田、产销两不愁。
凤山镇竹王城村老羊寨坝区100余亩土地,曾经是沉甸甸的稻穗与红彤彤的辣椒田,如今已变身整齐的菜畦。村民们分工协作,翻整土地、覆膜保墒,一派繁忙景象。通过轮耕种植,坝区土地利用率提升至100%,预计秋冬蔬菜亩产可达10000斤,较单季种植增收40%以上。
基地负责人沈承光说:“9月份我们种植的是西葫芦、红菜苔、白菜苔,可以采收到明年的3月份。3月份又开始种植白玉丝瓜、毛节瓜、青丝瓜这几种,轮番进行耕种,不让土地闲置。”
当前,坝区正开启小季作物种植,根据成都、武汉、深圳等地的市场需求,与当地经销商签订购销协议,确保销路稳定。目前,首批30亩西葫芦、60亩菜苔正有序播种,将于11月起陆续供应,采收期持续至明年3月,预计总产值可达200万元。
基地负责人沈承光说:“目前预计每亩产值大概在2万元左右,希望我们能通过在这边发展种植带动当地农户提高收入、增加就业。我们下一步规划在竹王城这里预计流转500亩土地来耕种,产品主要销往深圳、武汉、福建、成都等地,都是订单式销售的。”
轮耕生产不仅让土地“活”起来,更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坝区轮耕生产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稳定的务工机会,每天可带动20余名附近村民就地就业,涵盖播种、管护、采收等全过程,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务工村民罗永碧说:“种了这个西葫芦,又要种菜苔、红菜苔、丝瓜……什么都种。老板的活路一直有,我们就跟着他做,一直有个好收入。”
基地负责人沈承光说:“基本上每天有20多个工人在做,每人每天100元,后期土地同时种植时,预计需要120人左右的用工。”
近年来,福泉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流转土地,在“大季+小季”轮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精品蔬菜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订单化方向发展,把精品蔬菜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促农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据了解,福泉市2025年预计秋冬种面积约31.64万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