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教授级高工胡杰带队的“科创中国”绿色磷化工科技服务团到福泉调研,并召开绿色磷化工产业发展及建议研讨会。来自化工领域的专家教授、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碰撞思想火花、凝聚智慧共识,共谋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贵州省科协科创部一级调研员李昕,黔南州工信局副局长董艳艳,福泉市委常委、黔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及省、州、市有关负责人参加。
座谈会上,胡杰介绍了本次入黔工作任务,与会人员听取了福泉市新型工业化情况介绍。
福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坚实,是全国重要的磷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核心区。当前,福泉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牵引,立足磷化工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园区内聚集了裕能、盛屯、川恒等10余家磷化工头部企业,衍生耦合发展了煤、氟、钛、钡等化工产业链条,成功构建“磷化工+金属冶炼+新材料”耦合集群发展新模式。2024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433.3亿元,增长7.8%,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20.39亿元,增长15.6%。立足磷、做足磷、不唯磷,福泉初步形成了以磷及磷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针对磷渣、球团,后面怎么在我们这个黄磷行业实现产业链间的衔接。”“大学的科研技术和企业的需求要很好地嫁接起来,单靠科技人员这块还有一些短缺。”……聚焦行业话题,破解发展难题。会上,与会企业家介绍了各自企业的发展现状、核心产品以及下步发展规划,并围绕企业市场拓展、人才引育、核心技术攻关、上下游合作、副产品消纳和综合利用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专家教授根据企业的发展痛点与诉求,从资源要素、技术创新、产业布局及磷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前景等方面各抒己见,提出独到见解。大家畅所欲言,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为绿色磷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氟氮化工新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毛伟说:“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通过这两天设身处地的经历,我认为就是围绕磷资源的高效利用,就是非常契合具体实践的过程,我们会围绕磷资源下游氟资源高效利用具体对接,进行强强联合。”
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张启航说:“福泉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为我们整个园区的企业请来了一大批专家,我们在会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给了我们企业一些很好的建议,也给予我们一些副产品的处理方面的指导建议,我们非常感谢福泉,我们企业自身也是收益颇丰。”
高质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大抓产业、主攻工业需要前沿科技成果赋能,需要“最强大脑”的有力应援。此次“科创中国”绿色磷化科技服务团走进福泉,专家教授带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围绕磷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深入剖析当前面临的瓶颈,为福泉磷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极大助推了福泉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贵州省化学化工学会秘书长、研究员解田说:“福泉作为我们国家磷化工很多技术的原创发源地,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基础,现在这几年发展势头也挺好,希望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势,利用好已有的创新平台和已有的产业基础,把磷矿资源向下游延伸,向更高层次的产品发展,比如说下游的这些高端产品,会和上游端的原料生产和初级产品生产结合起来,延伸耦合,一个是减少产品运输风险,另外又可以把下游的废弃物治理和上游的生产有机耦合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市委常委、黔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说:“科技成果的转化,最后都要落到项目化,都要落到产业化,我们相信今天专家团队对我们的指导,只是我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一个开端,后续,我们将强化和专家团队的对接和请教,让一些重点科研成果在福泉实现转化,让这些成果的转化来推动整个科技创新在福泉遍地开花和整个工业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